ManBetX官网-金正恩还没到,首位观礼阅兵的巨头抵华,规格极高,中方通告全球

xiaoqiao 2025-09-06 12 0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九三阅兵的日期临近,出席的外国政要名单已经公布,共有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到场,外界普遍关注。

这份名单背后传递出了哪些信号?有哪些国家的动作值得重点解读?



美、英、法、德、日等八个发达国家的高层,近期通过外交渠道同步释放“日程冲突”的消息,集体缺席此次阅兵。

这种高度一致的表态,很难用单纯的“时间巧合”解释,更像是经过协调后的外交冷处理。



其中美国的动作尤为突出,特朗普政府在阅兵前一周突然提出要启动中美俄三方核裁军谈判,这一提议被中方当场拒绝。

从时间节点看,美方此举明显带有干扰阅兵筹备、分散国际关注的意图,毕竟核裁军谈判涉及复杂的国际安全框架,绝非临时提出就能推进。

与部分西方国家的冷淡形成对比的是,欧洲多国前政要表现出对历史记忆的尊重。



截至8月25日,已有30个欧洲国家的近50位前政府官员、军方高层及国际组织代表确认出席阅兵。

这些人士涵盖了二战历史研究学者、曾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将领等,他们的参与不仅是对中国抗战历史的认可,更传递出维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共同立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驻外使馆近期密集联系各国政府,以“避免激化地区矛盾”为由游说对方放弃出席,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削弱中国阅兵的国际影响力。



但这种做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同,甚至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公开表示将以个人身份出席。

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“正视侵略历史是改善国际关系的前提”,与日本现任政府的回避态度形成鲜明反差。

就在西方阵营态度暧昧之际,中方于8月23日通过外交部官网发布消息: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已乘专机抵达北京,成为首位抵华的外国国家元首级观礼嘉宾。



此次接待规格之高超出常规——西哈莫尼国王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,立即由空军战机护航。

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,中方安排了红毯仪式,三军仪仗队列队致敬,接待标准完全等同于元首国事访问。

这种高规格接待背后,是中柬两国数十年沉淀的特殊友谊。



西哈莫尼国王的父亲西哈努克亲王,在上世纪70年代曾长期在中国居住,中国不仅为其提供安全庇护,还协助柬埔寨维护国家主权。

近年来,中柬在基建、农业等领域合作密切,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、首个深水港均由中企参与建设,双方贸易额连续五年保持10%以上增长。

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,柬埔寨此次率先表态支持中国阅兵,释放的信号意义重大。



据柬埔寨王宫办公厅透露,西哈莫尼国王此次访华除了观礼阅兵,还将见证中柬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,涉及跨境铁路建设、农产品出口检疫、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。

柬埔寨的明确支持不仅巩固了中柬传统友谊,更凸显了中国与东盟国家“互利共赢”合作模式的稳定性。

随着阅兵临近,其他重要嘉宾的行程也陆续公布。



俄罗斯总统普京将提前四天访华,此次访问时长预计达五天,创下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普京最长海外行程。

据俄外交部消息,普京此次除了参加阅兵,还将与中方就能源合作、本币结算等议题深入磋商,双方计划签署西伯利亚天然气对华输送管道扩建协议,进一步提升能源合作规模。

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于8月26日确认出席,这一消息直接打破了西方媒体此前炒作的“中朝关系疏远”谣言。



事实上,中朝在抗战历史上有着共同记忆,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朝鲜革命者曾与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并肩作战,许多朝鲜志士牺牲在中国战场,这种历史纽带从未断裂。

从嘉宾排序来看,金正恩在官方公布的名单中仅次于普京,足见中方对中朝关系的重视。

相比之下,印度总理莫迪的选择则显得更为谨慎。



此前莫迪已确认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,但明确表示不会参加北京阅兵。

这种“参会不观礼”的安排,反映出印度既想通过上合组织加强与中国的区域合作,又不愿因出席阅兵引发美国不满。

不过这种平衡术并非易事,印度近年来在边境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,同时又希望借助美国“印太战略”提升自身影响力,这种矛盾的立场可能导致其在地区合作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。

从整体外交格局来看,此次阅兵观礼嘉宾的构成,清晰展现了当前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。



一方面,以美日为代表的部分国家仍在坚持“阵营对抗”思维,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施压中国;另一方面,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,尊重历史记忆、加强务实合作才是国际关系的主流。

随着更多嘉宾陆续抵华,这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阅兵,不仅将成为展示中国国防实力的平台,更将成为凝聚国际共识、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契机。

参考文献

环球网——2025-08-23《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来华》

鲁网——2025-08-28《名单来了!普京金正恩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,将出席九三阅兵》



相关文章